3D打印技术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初,当时美国的一些大型制造业公司开始研究使用计算机辅助设计(CAD)来进行快速原型制作(RP)。然而,这种技术需要大量的时间和资金投入,限制了其应用范围。
在1984年,Chuck Hull发明了光固化3D打印技术,并于1986年申请了专利。这种技术使用光敏树脂和紫外线光线来制造3D打印模型。这项技术的出现标志着3D打印技术从实验室走向了工业应用。
在1990年代,Fused Deposition Modeling(FDM)技术被商业化,并由Stratasys公司进行研发和推广。FDM技术通过将熔融的材料通过一个喷嘴层层堆叠来建造3D打印模型。
在新千年之后,3D打印技术得到了广泛的普及和应用。在医疗行业,3D打印技术被用于制造人体器官模型和手术器械。在汽车和航空业,3D打印技术被用于制造复杂的零部件,提高了生产效率和减少了成本。在建筑行业,3D打印技术被用于制造建筑模型和建筑材料。
随着3D打印技术的不断发展,越来越多的材料被用于3D打印,如ABS塑料、金属、陶瓷、生物材料等。同时,3D打印机的速度和精度也有了大幅提高。
关键词:光固化3D打印技术、Fused Deposition Modeling(FDM)、CAD、快速原型制作、应用范围、喷嘴、熔融材料、人体器官模型、复杂零部件、陶瓷、生物材料、精度、速度。